轉載自欣傳媒
萬華林宅,台北市境內現存30年代民間「豪宅」之代表
近年來台灣有關老屋、歷史建築及古蹟的修復保存與活化再利用等案例越來越多,除了在城市行銷觀光休閒創造話題外,也深化大眾對於歷史建築古蹟等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雖然此觀念對台灣來說啟蒙算晚ㄧ切還在發展中階段,但從近年文化資產活化案例蓬勃發展的現象看來,是值得關注並深入探究其背後的參與作業的過程,而許派崇建築師所修復的萬華林宅活化作為星巴克咖啡,即是近日頗夯的案例之一。
許派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1986),現職為許派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曾任京華城專案建築師,開業後以執行歷史建築及古蹟修復再利用規畫設計等為主要工作,主要作品有台北市榮星幼稚園(大稻埕辜顯榮宅)、大稻埕莊協發港町文化講亭(千秋街店屋)及北投文物館之容積移轉等,而2016年6月啟用的萬華林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即是由許派崇建築師事務所所執行完成。
萬華林宅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為日治昭和年間(1931)以混凝土搭配紅磚興建之三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頂樓設有家族祠堂,興建當時是艋舺地區最高的建築物,因配合當時將實施之都市計畫,建築體呈不規則四邊形,成為見證艋舺地區歷史發展之醒目地標建築,也是台北市境內現存30年代民間「豪宅」之代表。因此民國89年7月(2000)經北市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1年(2002)由台科大建築系王惠君教授完成《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調查計畫》。民國100年(2011)許派崇建築師接收林家委託,以上述計畫為基礎,開始執行《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直到民國105年4月27日星巴克進駐正式啟用。
許派崇建築師分享其費時5年的修復再利用計劃及施工過程,從如何協助林家向北市府爭取修復規劃設計及工程費用的補助,到協助林家整合家族意見,以及後續在還有承租戶的狀態下如何逐年爭取預算逐年修復歷程。許建築師說:「萬華林宅修復再利用計畫有部分預算是其協助萬華林家,依臺北市私有文化資產補助相關規定向台北市文化局申請補助後,文化局逐年編列預算執行完成,加上當時各層均有人居住使用,因此調查修復施工過程採分區分區的修復建議,使得修復過程總計歷經5年的漫長時間。」,許建築師補充表示,其實就萬華林宅的規模,約計兩年即可完成的建築修復工程,因為文化局每年補助預算有限,因此歷經五年才完成,但也因此使得萬華林宅再利用計畫得以有時間可以經過更多的討論逐漸成形。
申請私有古蹟調查修復的預算補助,是私有古蹟得以完成整合執行的首要關鍵
對許建築師來說,萬華林宅除了是民間文化資產管理人等私有文化資產向公部門申請補助完成的案例外,過程中也與市府其他相關部門或是民間地方團隊整合,在完工啟用前有其背後的文資活化戰略與實驗。
許建築師表示:「私有古蹟修復只有三個要件,第一是錢,第二還是錢,第三還是錢。」因為對於私有古蹟所有權人來說,如何籌措修復費用,一直都是天大的難題,更何況外面還有土地開發的壓力。以台北市最熟知的大稻埕地區歷史建築修復,就操作策略而言,私有古蹟所有權人也沒有完全支應古蹟的修復費用,均是由容積移轉權益預售後建設開發上先行代墊而成。因此許建築師認為:「對台北市境內私有古蹟所有權人而言毋寧是幸運的,因為文化局每年均會編列預算補助私有古蹟調查及修復工程,雖然不多,至少讓私有古蹟啟動修復有了第一筆的來源」。萬華林宅初期整合58位原有所有權人(目前是63位)所提的修復計畫,其實是個財務操作計畫,讓所有權人可以出到最少的錢﹝甚至可以不用出錢﹞,才得以讓各位所有權人簽署同意書往下執行。因此對他來說,私有古蹟調查與活化過程中,整合所有權人的意見及協助申請到私有古蹟調查修復過程中所需的預算補助,是私有古蹟得以完成整合執行的首要關鍵。
文化資產與都市再生的跨界整合及古蹟與跨國商業結合的漣漪效應
古蹟調查與修復僅是整個作業程序的開頭,重點在於後續的活化再利用計畫。許建築師表示:「萬華林宅完成修復後,首先建議林家無償提供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作為『URS前進基地』三個月使用,更新處委託蔡明穎建築師與陳德君社區規劃師合辦的「玩聚場」投入初期營運。」因為所有的歷史建築或古蹟再修復施工完成後,如果不是用來自住,第一個碰到的事情會是招商,如何找到一組優質的承租團隊進駐是重要的,因為招商是需要時間沉澱,而萬華林宅修復完成初期成為URS前進基地,對她來說就如同招商前的試營運階段。許建築師補充:「當時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URS及URS Panter計畫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在一個機緣下,得知更新處想在萬華區有個URS據點,因此以修復後提供臺北市政府三個月無償使用做為回饋措施,以換取文化局加速對於萬華林宅修復經費補助的進度。」當然此策略在提出建議時也遭到林家部分所有權人質疑,其認為難得修復完成為何要讓人無償使用而不收租金?許建築師補充表示:「因為交給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作為URS前進基地,可作為更新處都市針灸術的一環,過程中臺北市政府會傾盡全力幫萬華林宅宣傳,其認為這是用金錢買不來的宣傳效果」。許建築師回看整個過程認為,萬華林宅最後能引進星巴克進駐與此事因有所關係,而原先進駐的蔡明穎建築師與陳德君社區規劃師後續也承接了星巴克艋舺門市的社區大使訓練工作,讓文化資產活化除了硬體設施以外,人員培力等軟體工作也逐漸成形。
修復完成後加上社造團隊的試營運後,接連而來就是星巴克的進駐,這部分也是後來引起最多討論,到底古蹟與跨國商業結合引入是否適當的質疑?許建築師對於目前星巴克的進駐有其客觀的看法,許建築師表示:「對於萬華區而言,因為艋舺大道而將舊艋舺在地理上劃分為南萬華與北萬華,而萬華林宅位於萬華車站旁,在位置上具有承接南北萬華行程的中繼位置。其以長期旅行過程中對於成功商業街區有其獨特觀察。許建築師認為在購物中心中,有一套商場理論。一條購物中心街道上,兩端會有anchor(節點),或稱為主力店,指具有號召力與粉絲群,會幫你招徠客人的業種,如香奈兒,百貨公司等;中間分布telnet(中繼點),或稱承租商,是要靠面前的人潮才有業績的小店,甚至願意付較高的租金換取較好的位置,以求較好的業績。所以購物中心的招商策略會用較好的條件要求主力店進駐,吸引客源,而這些補貼就由中間的承租商分攤。落到萬華地區來看,萬華區的古蹟保存與都市再生需要一個具號召力的主力店,吸引人到萬華來,就他自己的觀察,星巴克進駐萬華林宅產生的漣漪效會遠比其他的業種產生的效應大。我們可以找書店(如誠品),手作坊(如文創店)等異業結合,這又牽涉到整個房子是否裝得下。」許建築師認為,私有古蹟活化的關鍵在於如何能維持營運,因此認為最後星巴克的進駐是城市經濟規模的問題。
讓古蹟成為『聚客』講故事的教育場域
綜觀萬華林宅歷經多年的的調查修復與活化歷程,許建築師認為最後星巴克進駐萬華林宅僅是個引子,因為其可以讓原先星巴克的粉絲群進到古蹟內,藉此擴展親近古蹟的不同族群,將不限於因對老萬華或古蹟感到好奇而來到萬華林宅的「古蹟愛好者」。若接下來萬華林宅能維持一二樓為星巴克,三樓一半空間闢為講座場所,讓來的人不只是喝咖啡,還能傳遞古蹟的故事,是讓不同的次文化族群在一棟古蹟內產生交會,他的漣漪效應將比其他的業種更具優勢。因為許建築師認為:「古蹟修復不只是恢復原貌而要讓空間能夠講故事,並負起『聚客』的任務」。
編註:本編部分內容參考《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05/12),感謝許派崇建築師提供。
profile 許派崇建築師 許派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1986),現職為許派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曾任京華城專案建築師,開業後以執行歷史建築及古蹟修復再利用規畫設計等為主要工作。
Comments